- 江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尚宝:以“孺子牛”为笔,书写“善治江宁”的美丽答卷
- 2025/10/24 09:23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7次
在江宁路街道,有一条百年昌平路,它始建于1923年,不仅是上海首批林荫大道,更是江宁“一廊一河两街区”规划的主廊道,见证着江宁的“十四五”发展,是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
融合联动:文化软实力赋能区域发展
近年来,江宁路街道持续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联动。
“前不久,第22届江宁社区节在MOHO成功举办,实现了从商区到街区、从集市到夜市、从节日到节庆的全面升级。”
刘尚宝介绍,街道今年推出的“昌平百景”插画展和去年打造的“乐宁文化空间”品牌,也有效聚拢了人气,拉动了“家门口”的消费。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江宁路街道最亮眼的“招商名片”。街道积极融入南京西路功能区和苏河湾区域,依托文化软实力打造“商聚会客厅”服务品牌,汇聚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实现聚资源、聚服务、聚产业、聚商机。
此外,街道的招商载体日益多元:既有MOHO、静安吉宝等大型商业体,也有800秀、源创等“小而精”园区,吸引不少优质企业。辖区企业生态也十分繁荣:既有光大证券、玫琳凯等区级重点企业,也有聚水潭、布歌东京、辉绮电子商务、未来美好等扎根江宁的重点企业。今年以来,还迎来了优景科技、中邮智行、欧彼乐科技等高能级“新伙伴”。
双向奔赴:从“美丽街区”到“善治街区”的转变
江宁路街道在推动城区发展的同时,注重将民主与治理相结合。街道对昌平路沿线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精心改建了10个口袋公园,蒋家巷花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昌平路“美丽街区”建设惠及周边12个小区,如今,1.5公里的绿带让居民能够“推窗见绿、转角遇美、出门进园”。
“我们紧扣‘人人’二字,推动从‘美丽街区’向‘善治街区’、从‘要我做’向‘一起做’的两个转变。沿线的企业、商户、居民和新就业群体都是治理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刘尚宝表示。
在“美丽街区”建设中,街道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搭建人大代表“小方桌”议事平台,提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8条,其中118条被采纳。今年1月,昌平路街区以“宁聚人人力量,打造善治街区共同体”的治理经验,荣获第七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名案例奖。
天放咖啡馆是街区治理的一个生动注脚。这家环保小店回收咖啡渣变成小区花园的有机肥料,其手冲咖啡课程备受青年夜校学员欢迎。
一边是咖啡的温暖,一边是街区的温度,两者融合正是江宁‘宜居又宜业’最生动的写照。”刘尚宝说。
今年,街道围绕“强基、精管、善治”的整体思路,对网格阵地的功能进行了融合提升。“宁聚·人人”昌平党群服务站集会客厅、服务站、议事厅、暖新点等功能于一体。昌化网格则将闲置空地改造成“宁聚暖新”驿站,成立全区第一个快递外卖行业党支部,还招募了110多名“小哥”成为“流动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
为民初心:“孺子牛”精神深耕江宁大地
江宁路街道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作为首创地,江宁路街道着力推动“社区宝宝屋”从1.0版“放心托”,到2.0版“科学育”,再到3.0版“合力办”,引入“善治合伙人”。
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静邻一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叮嘱要“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十四五”以来,江宁路街道积极践行这一精神,让城区面貌、公共服务、百姓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今年,街道在“静邻一家”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精心打造了“孺子牛”实践基地,还从一线工作中总结出了15条《孺子牛工作法》。这些方法源于群众身边的小事,却是服务百姓的“金钥匙”。
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治理服务的“练兵场”。新成立的“孺子牛基层治理学院”针对基层工作的难点进行实战培训,让服务团队更能打硬仗,更好地为居民解决问题。
刘尚宝说,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街道将继续学思践悟“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的殷殷嘱托,聚焦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高品质生活的活力、高水平文化的魅力和高效能治理的潜力,以“孺子牛”的躬身之姿,耕耘江宁这片热土,真正把“孺子牛”精神写在江宁1.8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做进江宁6.8万居民群众心坎里。
来源:in江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