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和名村观察:确山县小王庄村——奏响乡村振兴的华丽乐章
- 2025/02/14 11:08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129次
在河南驻马店市确山县的小王庄村,有一个独特而令人瞩目的产业——小提琴制作。这个看似与传统乡村产业格格不入的项目,却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奏响了一曲华美的乐章。这里出产的中高档手工提琴更是占据全球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誉为“世界提琴之都”。
曾经,作为革命老区驻马店确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小王庄村也和许多普通农村一样,以农业生产为主,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但如今,小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困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提琴专业村”,竹沟镇也在小王庄村民组拟建成集生产、展销、演艺、研学、文旅为一体的提琴文化产业园。2021年11月,确山县被中国乐器协会认定为“小提琴之乡”。
是什么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庄的命运轨迹呢?他就是李华(化名),一位有着丰富乐器制作经验和敏锐商业洞察力的制琴师。李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小王庄村,发现这里具备发展小提琴制作产业的诸多优势,比如劳动力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村民们有着勤劳质朴的品质和对手工艺制作的热情。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开启小提琴制作的创业之旅。
起初,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小提琴制作是一门精细且复杂的工艺,对于习惯了传统农活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李华并没有放弃,他从基础知识讲起,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如何挑选木材、如何切割、如何打磨、如何上漆以及如何调音等一系列工序。村民们也展现出了顽强的学习精神和坚韧的毅力,他们白天跟着李华学习制作技巧,晚上还聚在一起讨论当天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小提琴制作的基本工艺,一个初具规模的小提琴制作工坊在小王庄村诞生了。
随着制作工艺的日益成熟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小王庄村的小提琴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制作的小提琴音色优美、品质上乘,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小王庄村积极参加各类乐器展销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如今,小王庄村的小提琴已经远销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源源不断,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村里已经成立了多家小提琴制作企业和合作社,吸纳了数百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小王庄村始终注重创新与传承相结合。一方面,不断引进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坚守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保留小提琴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村里还定期组织年轻一代的制琴师与老一辈制琴工匠进行交流学习,让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小王庄村积极与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机构合作,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和艺术家为村民们开展音乐知识讲座和演奏培训,提升村民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制作小提琴。
小提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给小王庄村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村庄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更加宽阔平坦,水电供应更加稳定,网络通讯更加便捷。村里新建了学校、医院、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此外,小提琴产业还带动了小王庄村的旅游业发展。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亲眼目睹小提琴的制作过程,感受这个村庄独特的音乐文化氛围。村里顺势开发了小提琴制作工艺参观线路、乡村音乐节、音乐主题民宿等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仅竹沟镇就有提琴作坊122家,可生产的提琴相关产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贝斯及相关配件等超过30个系列,产量占全国提琴总量的40%左右,产品更是远销海外,年产提琴40万把,年产值6亿多元,带动了近3000人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在小王庄村,小提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它凝聚着村民们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的小王庄村,处处洋溢着音乐的气息,村民们在小提琴产业的带动下,过上了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而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也因为小提琴产业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相信在未来,小王庄村的小提琴产业将继续奏响华丽的乐章,带领村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