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贫困村到文旅“顶流”,袁家村的逆袭之路
- 2025/07/02 11:35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127次
在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九嵕山下,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村落——袁家村。曾经,这里是贫困落后的小乡村,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的“明星村”,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地理人文:千年古村展新颜
袁家村历史可追溯至元代之前,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袁氏为避战乱迁至此地,聚族而居,形成村落。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山西郭氏迁入,其后王氏、张氏等陆续迁入,繁衍生息。历经岁月变迁,袁家村完整保留了关中传统村落的风貌,青砖灰瓦、古街老巷,再现了明清时期的市井生活。截至2024年,袁家村常住人口500人,村域面积0.4平方千米,虽规模不大,却“五脏俱全”。
袁家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为南部台塬和北部丘陵沟壑区两大类,海拔在402米左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优越,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处在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极为便利,福银高速、关中环线312国道、关中旅游线均从这里经过,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历程:产业转型铸就辉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党支部书记郭裕禄的带领下,袁家村村民齐心努力,办起白灰窑、砖瓦厂,后又陆续兴办水泥厂、硅铁厂、运输队、建筑队等企业。1984年建成的水泥厂,当年就创利润30万元,1986年产量超过5万吨,1990年产值达380万元,袁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泥厂、硅铁厂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面临淘汰停产,其他村办企业也不景气,村上经济每况愈下。关键时刻,时任党支部瞅准市场,及时成立袁家村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动员村民从两家农家乐起步,发展乡村旅游,开启产业转型之路。
2007年,袁家村积极响应号召,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创办农民合作社,解决收入分配和共同富裕问题。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引来了800多名创客,吸纳就业3000多人,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增收。2024年,袁家村接待游客950万人次,稳居陕西旅游景区榜首,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农产品年销售额超5亿元。
如今,袁家村已形成了以传统小吃、农家乐、手工艺作坊等为主的产业格局。走进袁家村,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油坊、醋坊、豆腐坊、布坊等手工作坊里,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小吃街上,汇聚了陕西各地特色美食,臊子面、油泼面、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等,食材新鲜,现场制作,让游客大饱口福。
旅游特色:民俗体验引客来
袁家村的旅游特色鲜明,以关中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关中文化之旅。村内的宝宁寺,乃皇家寺院,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距今约有2000年历史,修缮后占地面积达1300平方米,“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的说法,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烟霞巷则像是一条时光隧道,带游客穿越回大唐。整条街都是唐代建筑,街头巷尾隐藏着各种任务的NPC商贩,交易使用银票,还有文成公主大婚等精彩演出,从早到晚,一天能看上百场,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唐朝的繁华市井之中。
除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袁家村的休闲娱乐设施也十分完善。茶馆、酒吧、咖啡馆各具特色,既有传统老茶馆,也有现代文艺风的小店;民宿、客栈风格独特,适合游客体验乡村慢生活;部分区域还提供骑马、射箭等传统娱乐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近年来,袁家村在网络上的热度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底,“袁家村村长”“袁家村村花”抖音账号视频浏览量累计突破5000万,“袁家村”这一关键词的抖音搜索指数日均2.3万次,比2023年增长了98%。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礼泉县共计接待游客177.5万人次,同比增长7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561.8万元,同比增长88%,其中袁家村接待游客8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
从贫困落后到富裕繁荣,袁家村的成功,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成果,也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晶。未来,袁家村有望继续创新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