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者科村——云南深山里的璀璨明珠
- 2025/07/23 09:14 | 来源:千强乡镇网 | 阅读:107次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崇山峻岭间,隐匿着一个如诗如画的村落——阿者科村。它就像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近年来,阿者科村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创新,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乡村发展的典范,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
阿者科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始建于1855年的它,隶属于新街镇爱春村委会,哈尼族人在此已世居千余年。“阿者科”在哈尼语中意为“滑竹成片成林的地方”,从名字便能感受到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历经岁月变迁,村子完整保留了诸多古老的元素,见证着哈尼族人民的生活轨迹与智慧传承。
这里的生态环境堪称一绝,是“林、村、田、水”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的完美呈现。森林和梯田占村域面积的68%,从高处俯瞰,森林犹
如绿色的屏障,守护着下方的村寨与层层叠叠的梯田。清澈的水系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穿村而过,滋养着这片土地。村子里,67座蘑菇房集中连片分布,这些蘑菇房平面呈方形,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脊短坡陡,形如蘑菇,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蘑菇房中间设有常年烟火不断的火塘,不仅是温暖的象征,更是哈尼族家庭文化的核心。5口水井和2个水碾房成为村民重要的公共交往空间,水井保存完好,水碾房分别位于村寨核心区大青树旁和村寨下方的磨秋场旁,村民在这里共同使用水碾、谷风机等工具进行粮食加工,传承着古老的劳作方式。古树、古井、竹林、寨门、寨神林、磨秋场、水碾房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阿者科独特的村落景观风貌,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然而,曾经的阿者科村也面临着诸多困境。2008年,地方政府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开发景区,但阿者科村因地处景区开发范围之外,未能享受到发展红利。2013年,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虽带来了游客,可村民因未参与旅游产业,生活水平并未显著提高。同时,村里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儿童,文化传承与村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应元阳县人民政府邀请,到元阳开展调研与规划工作,并为阿者科村单独编制《阿者科计划》。2018年7月,保继刚教授团队派出博士杨兵,协同元阳县委、县政府指派的青年干部王然玄开始驻村,组织村民成立阿者科旅游发展公司,开启了“内源式村集体主导”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中,村民以旅游吸引物入股占70%,政府出资300万占30%,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村民按照民居分红40%、梯田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的“4321”比例进行分红。这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子发展的主人。
自2019年2月阿者科村乡村旅游计划开始运营,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截至2024年10月,阿者科村接待国内外游客17.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9.52万元。多次分红让村民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户均分红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24年11月15日,阿者科村成功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这无疑是对其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此前,它还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等众多荣誉称号。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阿者科村十分注重文化传承与体验项目开发。策划开设了农事体验、织染布艺体验、野菜采摘、哈尼家访等一系列主题性体验活动,推出“自然野趣、传统工艺、哈尼文化”3个主题的活态文旅体验项目,包含梯田徒步、梯田捉鱼、识草药、插秧、草编、纺线、染布、踩石碓、长街宴、拜访非遗等19种精品活动。这些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哈尼族文化,感受传统村落的淳朴生活,也让哈尼族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村里还对织布机、石磨等传统生产工具与设施进行修缮,修建特色民宿和餐厅,新建通村公路和停车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如今的阿者科村,正以蓬勃的姿态迈向未来。它不仅成为展示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探索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阿者科村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