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高新区(玉山镇)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2024/03/11 14:27 | 阅读:1次
2023年,昆山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昆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有关要求,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统筹部署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四个专题”活动,组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座等方式,切实增强学习实效。发挥“头雁效应”,严格落实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并开展专题学习6次。二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印发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各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有机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调整依法治区委员会名称及成员名单,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强化司法所统筹协调职能。常态化运行司法所所长列席党工委会议制度,扎实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三是严格规范依法行政各项程序。将娄苑路南侧、皇仓泾河西侧商业用房新建项目纳入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评审,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查等程序。修订《昆山高新区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从社会事业、经济建设、行政执法、规划建设四个维度选聘一批法律顾问团队,共化解法律风险32项,提供法律建议65条。
二、依法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一是强化“一网通办”建设。主动融入市区两级数据湖仓,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涉审涉执一企一档,形成可查可用的市场主体信息。与档案局对接,试点档案单套制改革。提供营业执照申领、公安刻章、社保、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全链网办服务,办理率占比新设企业的93.18%。执行一照多址,简化7家连锁企业登记注册,联动准营、税务部门数据对28家单位实行“1+N”注销。改变“先注销后成立”模式,直接变更个体经营者506家。解决市场主体延续性问题,直接审批“个转企”10家。二是开展端网相融创新试点。打破自助机“不出厅”的惯性思维,联合大西门商业街、鑫欣科创综合体打造“昆如意•高兴办”元园服务站,探索前移营业执照、政务综合等自助终端,打造“家门口、店门口、企门口”领照的最近政务模式,设立“元”管家,助力其开街开园。三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圈。开展“万场讲法”活动,组织法律顾问围绕防范金融诈骗、维护妇女权益、贯彻民法典实施等主题,举办各类法治讲座380余场,解答法律咨询10000余条。走进多家企业开展“企业法治体检”,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并针对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前移法律服务关口。打造特色法律援助站点,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办理法律援助初审196件。
三、持续强化全区法治氛围
一是擦亮法治建设品牌。打造新乐锦园、九方城市花园天玺等五个法治小区,进一步健全援法议事流程及体制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量身定制法治小区“微治理”提升工程,紧扣“法治共建成果共享”主题,围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多端发力,擦亮法治小区金字招牌。二是聚力打造浓厚宣传环境。推进法律明白人与社区网格深度融合,将履职情况纳入网格考核,形成“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推广法律明白人在线学习平台,不断强化理论之基。持续开展法治宣传“五进”,不断扩充法治宣传覆盖面,共开展宣传活动8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及文创产品6000余件。开展“法治电影夜市”及“金秋文化汇演”,持续丰富村民业余法治文化活动。三是推进全区法治阵地建设。打造城北中心小学“识法以智”知识产权法专项普及基地。串联西塘小学青少年宪法教育主题馆、新乐村民法典长廊、五联村消防安全体验馆、南星渎法治郊野公园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110处,逐步打造区内法治文化打卡路线。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扎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针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开展集体讨论30次,依法组织公开听证5场。聚焦执法短板和薄弱环节,强化法制培训力度,开展线下集中法制培训14场,组织队员参加市级“教官团”培训7场,收看省级条线部门线上培训2场。常态化组织执法练兵活动,开展线上法制考核2次,400余名执法队员参加考核,考试合格率98%。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开展案卷评查4次,共计评查案卷3100份,发现各类问题82个,全部落实交办整改。二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证件申领。立足执法证“可持尽持”,组织符合申领人员参与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考试,做好执法人员清理和新版证件申领,组织145名执法人员完成执法证年审考试。三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方法。严格贯彻落实苏州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精神,持续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实施包容审慎执法,给予市场主体容错纠错空间。建立教育为先、首错纠偏、首违不罚的审慎包容执法机制,依法对30起普通案件不予处罚,523起小微违法简易案件不予处罚。及时提醒满足修复条件、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在规定时限内依法依规提交信用修复申请,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共发放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280余份,帮助企业信用修复40起,出具无违法违规证明39份,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再优化。
五、规范行政权力有效运行
一是强化长效监管。针对“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建立监督监管联动机制。聚焦财务制度执行、内控制度建设、资金支付全流程监管等方面,开展财务管理专项治理,督促财政部门增强财政资金安全责任意识,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闭环化财政监管体制。推进内设部门开展作风建设,召开专题廉政教育警示大会,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制度6项,实现长效治理。二是推进执法监督。年初发布《高新区2023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十项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重点,为行政执法监督提供工作框架。年度共开展执法监督4次,抽查案卷3100余份。三是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发挥政务诚信“第一诚信”作用,建立诚信政府建设长效机制。《2023年度政务诚信承诺书》村(社区)100%全覆盖,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信用表率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政务诚信监督检查和监测评价,持续将政务诚信状况纳入文明创建、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诚信建设的提升推动全面工作水平的整体优化。
六、持续推进多元纠纷化解
一是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健全大矛调体系建设,借助数字平台优势及时流转矛盾纠纷,快速回应群众需求。推行“网格+调解”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第一时间“预警”矛盾纠纷。打造人身损害赔偿特色调解工作室,创新实施“一体两翼”调处模式,妥善化解纠纷。全区各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977件,涉及金额2051.8万元,昆山高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二是全力以赴应对行政复议应诉案件。总结分析全区近5年来的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败诉案件情况,针对一案多人,一人多诉及存在行政行为瑕疵不足等重点问题严肃剖析,查找根源,强化措施,做到立行立改、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协同化解工作站平台作用,提前介入联动调解。三是着力强化信访机制建设。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巩固提升年行动”“进京访突出矛盾百日会战”“双月攻坚”等专项行动,共接待受理信访事项414批577人次。化解了一批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问题,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亚运会、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信访保障任务。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年共召开信访联席会议14次。
2023年,昆山高新区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不足,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需继续加强等问题。2024年,昆山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法治建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牢固掌握法治建设方向。常态化推进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及干部法治专题培训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学法重点内容,着力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各个部委办局年度考核内容,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健全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着力发挥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法治建设牵头抓总、运筹谋划、督促落实的职能,协调解决辖区内法治工作重大问题。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应诉流转机制及追责机制,谋划建立重大行政争议研判分析机制,运用区行政争议调委会平台,实质性化解行政纠纷。完善区属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审查作用,降低政府决策法律风险。
三是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执法队伍百日教育整顿专项行动,强化内部督查和外部执法监督,推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涉企“免罚轻罚”清单,探索企业行政合规治理,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法律服务,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